欢迎访问民族宗教事务局网站
  1. 本站支持IPV6
  2. 繁体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惠山区堰桥街道:“三位一体”民族团结进步探索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10 11:09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特大

  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寿乐镇,乐康胜道薯条加工厂的智能化生产线上,当地土豆正被加工成标准化薯条,销往全国。这个由无锡惠山区与乐都区合作建设的东西部协作重点项目,成为堰桥街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堰桥街道作为第一批江苏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探索实践“活动—平台—产业”三位一体模式新要求,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 “活动-平台-产业” 团结协作新篇章

  堰桥街道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举办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文化交流宣传活动,通过朗诵比赛、文艺汇演、理论宣讲等形式,让民族团结理念深入人心。由惠山区文体旅游局与堰桥街道共同打造的原创锡剧《追梦路上》,以爱心企业家吴敏杰与 “时代楷模” 黄文秀的故事为原型,荣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优秀剧目奖,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的生动教材。

  堰桥街道以东西部协作项目为纽带,搭建起跨区域协作平台。堰桥街道辖区内11个社区及堰桥商会与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新安村签署经济帮扶协议,每年购买菜籽油、土豆、牛肉等农副产品,总价值达100万元。2024年,街道社区、商会、企业代表与三合镇西崖头村签订“三结对”帮扶合作协议,助力建设“苏青协作宜居宜业和美村”,推进小游园和村委办焕新项目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为“苏青协作示范村”的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乐康胜道薯条加工厂的投产,标志着协作从传统帮扶实现了产业共赢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模式。项目投产后,不仅直接创造120个岗位,更带动上下游产业链1万余人就业,每年消化4万吨马铃薯等农产品,让“土疙瘩”变成“金豆豆”,为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二、“红石榴家园” 携手各族群众共同幸福生活

  堰桥街道现有25个少数民族的1200余位居民,占全区少数民族居民总数的1/3。堰桥街道以“同心圆民族之家”工作为基础,扎实推进“红石榴家园”平台建设,建成林陆巷社区、天一二小等2个“红石榴家园”,积极发挥民族团结进步引领作用,携手各族居民安居乐业,共创幸福生活。

  林陆巷社区与惠山区民促会功能型党支部等15家单位组成民族团结进步共建单位,共同打造500多平米的“红石榴家园”,有“同心”大讲堂、议事厅、阅读室、调解室、服务站等多个功能区,广泛联系服务周边各族群众,累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和中华传统文化宣传文体活动80余场次,于2023被评为江苏省“红石榴家园”。街道依托林陆巷社区“红石榴家园”建设“中国好人”俞斌爱心工作室、“江苏好人”李士路工作室,指导社区组织各族热心居民成立红石榴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服务事业,以共建共享、互帮互助为理念传递幸福温暖。为方便外来群众就业,街道因地制宜打造林陆巷社区“零乐 e 巷”红石榴就业创业服务站,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各族群众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和岗位对接服务,累计帮助65人实现就业。

  天一第二实验小学“红石榴家园”以“融”字为纽带,致力于建设“家园、学园、乐园、花园、E园”,培育“和美乐群”阳光娃。走进学校,映入眼帘的是各族学生“笑脸墙”,传达“不同的你,同样的美”的理念。教学楼旁是“民族一家亲”文化长廊,和一片由 13 个民族的师生共同种植的石榴林,寓意“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学校通过开设中华文化课程、举办“民族美食节”“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为各族学生搭建平台展示自我、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学校与青海、新疆学校结对,开展赠书、书信等活动,彼此赋能,共同奔赴和美乐群的美好未来。

  三、“好人” 精神汇聚同心大爱浇灌芳众之花

  在堰桥,“好人” 精神成为民族团结的精神坐标。79 岁的退休教师俞斌 30 年如一日投身爱心助学。他四达西藏、五进新疆、十下陕川、二十余次赴云贵、二百多次走进大别山,足迹遍布全国 180 多所学校,结对资助的贫困学子1400余名,包括13个少数民族的133名学生。“俞斌爱心工作室”成员吴敏杰与黄文秀的故事同样感人。从 2010 年到 2019 年这十年间,吴敏杰不仅从物质上资助黄文秀完成本科、硕士学业,并始终在精神上给予鼓励,结下深厚情谊。黄文秀牺牲后,俞斌和吴敏杰毅然接过她的接力棒,继续为当地群众谋幸福。俞斌克服重重困难,数次踏上百色寻访之路,结对帮扶90多个学生。吴敏杰每年为百坭村“带货”农产品,并邀请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们,促成双方通过党建互联互动、校地共育人才等措施,建立长效结对共建机制,帮助当地完善产销产业链。

  退役军人、爱心企业家胡国良把边境云南文山视为“第二故乡”,先后30次上老山、到东山、祭英烈、访乡亲、做好事,在当地学校设立“于锦雄”帮教助学基金,助力边疆教育事业发展,累计向当地捐款 500 余万元。在他的牵线搭桥下,堰桥街道与云南麻栗坡镇结成“友好街镇”,开展产业协作、人才交流和红色文化共建,续写跨越 2000 公里的民族团结佳话。

  未来,堰桥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产业协作中增进互信,在文化交流中凝聚共识,在公益善举中传递温暖,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吴韵故里常开常盛。

智能问答

无锡普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