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区四举措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7-19 15:30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大 特大】
今年以来,惠山区紧紧抓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加快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扎实推进“红石榴就业行动”,贯彻落实“三项计划”,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一、加强思想宣教,深化文化嵌入。以“统战文化年”建设为契机,利用传统文化民俗节日、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民族政策宣传月等节日节点,组织开展“法治‘厢’遇春天里,石榴花开‘惠’更红”民族法治文化宣传等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进社区暨“百姓梦舞台”惠民巡演活动,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赠送《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为红石榴宣讲员代表颁发聘书。举办《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题导读会,组织红石榴宣讲员深入社区、企业、学校等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讲,加强各族群众代表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和理解。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实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学校日常教学有机融合,引导各族学生不断增强“五个认同”,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金种子”深埋广大师生心灵深处。
二、促进就业创业,深化经济嵌入。结合2024“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扎实推进“红石榴就业行动”,依托 “山海守望”直播间,在线解读2024年度《红石榴来惠一本通》和《惠山区红石榴就业政策一本通》等相关政策,广泛推送企业人才岗位需求,为广大企业和各族求职群众搭建零距离双向交流直通车,吸引468家重点企业参加,累计吸引10000余人次进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近2000人。在海东市平安区、乐都区举办专场招聘会,现场咨询达3800人次,有614人达成就业意向。与海东乐都区携手打造的胜道农业薯条工厂项目正式签约,项目总投资1亿元,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2亿元,预计吸纳劳动力300人。打造“红石榴”就业创业服务站,搭建多元化的“互联网+红石榴”实践平台,为各族群众提供一对一的职业指导、就业政策咨询、创业培训登记等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努力实现各族群众就业有途径、创业有支持、用工有保障。
三、落实“三项计划”,深化社会嵌入。举办“春时花海・花漾中华”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和“相约惠山・品味幸福”2024年惠山区“5・19”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融合惠山区特色文化,推出研学、红学、精学“三学”旅游线路,打造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旅融合产品,促进各族群众全方位嵌入。深入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发布惠山区各族青少年交流游学线路,为3所学校授牌“惠山区各族青少年交流基地”;无锡商院与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织梦丝路・共鉴江南”无锡伊犁两地青年学子交流活动,《中国民族报》专题报道;无锡城职院组织无锡海东两地青年学子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并为新疆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训,申报国家民委各族青少年社会实践交流项目;玉祁中心小学与乌鲁木齐第三十三小学通过云展示、云分享、云祝福等视频形式传递浓厚友谊;钱桥街道开展各族青少年春季研学交流活动,感受惠山灿烂文化、悠久历史、自然风光。惠南一社区深化国家民委“各族群众互嵌式社区环境建设”试点示范项目,接待央统城市民族工作专题研讨班等参观调研。
四、做强惠民服务,深化心理嵌入。区民促会深入企业社区,走访慰问少数民族职工和群众,为来惠山就业的少数民族职工提供就餐、住房、出行等便利服务,并为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学生送上市民族教育发展基金的助学金。新洲社区与欧派家居公司共同签署民族团结共建协议,推进民族团结“互嵌式”社区创建,带动各族居民在交往交流中相知、相遇、相融。依托各镇(街道)红石榴家园,搭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阵地平台,举办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积极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发展环境。各村(社区)打造各具特色的惠民服务,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邻里一家亲”互助活动,提供爱心义理、口腔健康检查、免费测量血压、急救知识普及、惠民政策宣讲等便民服务,以“微服务”促进“大团结”,堰桥林陆巷社区“零乐e巷”数字红石榴就业服务站成功帮扶50余名各族群众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