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4-08-19 09:47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大 特大】
- 信息索引号
- 014007254/2024-00008
- 发文日期
- 2024-08-19
- 公开日期
- 2024-08-19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机构
- 无锡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 公开形式
-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有效期
- 长期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主题
- 民族、宗教--民族、宗教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行政,民族事务,宗教事务
- 文件下载
- 内容概述
- 2023年,市民宗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宗...
显示全部表格信息
2023年,市民宗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市委巡察局党组工作为契机,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扎实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无锡实践,全力推动完成全市民族宗教领域重难点工作任务,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提升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巩固全市民族宗教领域安全稳定、和谐和顺的良好局面,确保2023年度全市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现将具体工作报告如下:
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不断强化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一是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民宗局党组持续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主题教育第六联络组的指导下,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组织动员全体党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踊跃投身主题教育中。按照主题教育安排部署,组织成立市民宗局主题教育领导小组,认真制定《市民宗局关于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工作方案》和领导班子理论学习安排、党员干部个人学习计划,精心组织领导班子主题教育读书班,扎实开展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为主要内容的专题研讨,切实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等重点措施贯通起来一体推进落实。通过学习,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凝心铸魂筑牢根本得到了新强化,锻炼品格强化忠诚取得了新提升,实干担当促进发展实现了新突破,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展现了新作为,廉洁奉公树立新风收到了新成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增强。
二是努力提升党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年内,以市委巡察局党组为契机,市民宗局不断加强和规范党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4至6月份,市委第三巡察组巡察市民宗局党组工作,对我局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党的建设、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进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进行全面的“政治体检”“把脉会诊”。巡察组反馈意见后,局党组第一时间成立巡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处室负责人以上人员为组员,切实加强巡察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对照《市委第三巡察组关于巡察市民宗局党组的反馈意见》,认真制定《关于市委第三巡察组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方案》,统筹巡察整改与重要事项和重大问题,统筹巡察整改与年度目标任务,统筹巡察整改与机关党的建设,全面推动整改工作落实。
三是不断完善民族宗教工作大统战格局。4月底,召开全市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学习全国、全省统战部长会议精神,围绕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检查暨宗教工作督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等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统一思想认识,细化部门责任清单,明确年度任务指标,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委领导和全社会、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民族宗教工作格局。6月12日,召开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民族宗教工作专题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我市做好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检查暨宗教工作督查工作,对标对表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全面盘点工作现状,抓紧查缺补漏,补齐短板弱项,列出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单,进一步夯实全市民族宗教工作基础,着力解决民族宗教领域重点难点问题,高标准做好各项迎检迎查准备。
(二)有形有感有效推动民族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宣传。根据《关于开展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要求,我市于5至6月份集中开展2023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月活动,各市(县)区及在锡高校、全市中小学集中举办教育实践活动。指导驻锡高校开展江苏省第一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在行动”系列活动,成立无锡市高校(职教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联盟,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大力繁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我市选送的三支舞蹈入选江苏省第四届“红石榴”杯少数民族舞蹈比赛和展演。惠山区联合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创排的舞蹈《心粹布达拉》荣获优秀作品奖和优秀编导奖,梁溪区联合无锡市歌舞剧院创排的舞蹈《阿吾勒之舞》荣获优秀作品奖,舞蹈《心月》荣获优秀表演奖,无锡市民宗局获优秀组织奖。指导市民促会举办全市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现代化强国”文艺汇演。积极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积极探索和创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模式,指导江南大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基层镇政府和当地企业合作,通过企业出资、政府监管、基地具体负责落实的模式,推广和宣传传统体育项目。承办江苏省第二届“红石榴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毽球比赛和龙舟选拔赛。指导江大传统体育项目基地组队赴南京、苏州参加板鞋竞速、押加、珍珠球、陀螺等项目比赛。无锡市代表队共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各5项。
二是着力推动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启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对照2023年度民族工作“三项计划”任务要求,会同市发改委制定《2023年度对口支援协作工作要点》,指导各市(县)区统战、民宗部门全面开展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相关工作。江阴市开展无锡江阴・伊犁霍城“澄霍同心・石榴红”民族团结主题活动暨“多一克温暖”走进霍城活动。滨湖区成立“湖湾石榴红”民族工作联盟,举办滨湖—阿合奇文化教育交流项目启动仪式。新吴区赴吉林省延吉市开展交流学习,并就两地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率先开展江苏省“红石榴村村结对”工作,指导江阴市长江村和滨海县淮河村进行“红石榴村村结对”,在农产品种植销售、基层干部交流和乡村振兴资金帮扶等方面实施结对共建。惠山经开区与乌鲁木齐经开区举行东西部共建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推动“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国家民委网站予以深入报道。梁溪区赴青海省循化县开展互嵌式发展主题活动,惠山区赴青海省海东市签约落实国家民委“三项计划”。海澜集团、新日公司入选国家民委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典型案例。扎实开展“红石榴就业行动”。制定《关于深入开展2023年度“红石榴就业行动”的实施方案》,会同人社部门远赴云南、贵州、青海等地开展“红石榴就业行动”。1月31日,《中国民族报》2版专题报道了我市包机助力曲靖务工人员返岗的新闻。江阴市举办“无锡市红石榴就业促进中心”霍城基地揭牌和“海澜集团・霍城红石榴就业基地”揭牌活动。梁溪区充分发挥全省首家“红石榴就业促进中心”作用,会同人社部门赴贵州开展用工协作,联系湖北恩施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经常性组织辖区企业开展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锡山区委统战部(区民宗局)、区人社局、人力资源机构和重点企业代表组团赴青海化隆、贵州水城等地开展“红石榴”就业促进行动。惠山区结合2023“创响江苏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在各乡镇(街道)举办“红石榴就业行动”专场招聘会,赴贵州开展“红石榴就业行动”劳务协作专项招聘,联合贵阳市南明区开展对口帮扶专项招聘会。今年以来,共吸纳“民族8省区”各族群众来锡务工8000余人(省年初要求是5000人)。
三是着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档升级。根据省民宗委《关于推荐全国和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的通知》要求,我市严格对照有关文件和相关测评指标,依据坚持标准、从严把关的原则,推荐无锡市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候选单位。惠山区、江阴市和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被省民宗委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持续推进“红石榴家园”建设,推荐8家单位参创江苏省“红石榴家园”精品单位。积极开展交往交流交融活动。积极向上争取,高标准完成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来锡参观考察和接待中华民族贸易促进会参访团等重大任务。指导各地会同海东市化隆县在荡口古镇举办“化隆-锡山”文化艺术人才交流项目暨化隆文化艺术节,召开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进会,开展“最炫民族风 最美志愿红”红石榴雷锋月主题活动和“同心共载石榴树 携手奋进新征程”民族团结植树活动,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活动并新建6处红石榴主题广场(公园)。协助无锡明慈医院为80余名新疆籍先心病患儿开展免费治疗,积极推进“1+X”阵地建设战略,将核酸检测小屋升级为颜值高、功能全、内涵深的“民族团结石榴园”,国家民委《民族工作简报》刊登经验做法。着力推广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计划。承办2023年江苏省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夏令营开营仪式,举办第二届“太湖美・天山情”国防军事夏令营活动。江阴市举办无锡江阴・伊犁霍城各族青少年“多一克温暖”社会实践交流活动启动仪式和第五届小小支教“为爱背起支教行囊”出发大会暨“澄霍同心・石榴红”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市民宗局会同团市委组织新疆伊犁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青少年夏令营活动。海澜集团的“澄霍一家亲 两地心连心——江阴霍城各族青少年‘多一克温暖’社会实践交流活动”入选国家民委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计划2023年全国试点示范项目。
(三)推动我国宗教中国化无锡实践创新发展
一是加强宗教界思想政治引领。坚持用党的新思想新理论引领宗教界,指导各宗教团体、宗教界代表人士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时开展党的宗教政策研读学习,形成“及时学、马上跟”的浓厚学习氛围。3月,召集全市性宗教团体领导班子、主要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共110余人,参加全市民宗系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专题辅导讲座。持续深化主题教育成效,指导全市性宗教团体制定年度主题教育计划,将“三爱”主题教育内容列入团体理论学习、讲经交流研讨等活动中,不断提升宗教团体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指导全市宗教界深入开展“崇俭戒奢”教育活动,贯彻落实全省宗教界崇俭戒奢“十要”,指导宗教团体制定具体举措,对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整改落实等工作进行“回头看”,不断巩固我市宗教界“崇俭戒奢”教育成果。
二是深化我国宗教中国化无锡新实践。指导市基督教两会建成全省首家以我国宗教中国化为主题的“基督教中国化文化展览馆”,为推进全市深入推进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树立了榜样。新吴区开展宗教中国化“新吴微课堂”,邀请无锡科技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围绕《中华文化的精髓与宗教中国化融合发展的历程》进行首场专题宣讲。指导无锡市佛教协会联合清华大学佛学文化研究中心举办首届福慧(灵山)佛教文化艺术论坛,全国5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和教授参加活动,论坛通过对佛教文化艺术的研究、交流,不断发掘、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展示新时代宗教文化研究新成果,发挥佛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指导市佛教协会和祥符禅寺承办2023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江苏佛学院慈恩学院选手在讲经比赛中拔得头筹,充分展示了无锡佛教的良好风采。
三是提升宗教事务综合治理能力。指导全市性宗教团体分类梳理、汇编、印发《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制度汇编》,健全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制度,督促场所坚持按规矩办事、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庙(堂、观)。制定宗教活动场所“四进”规范化工作方案,严格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备案制度和每周工作例会制度,强化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开展线索追查和纪律约谈工作,指导处置个别教职人员的失德失范行为,树立和维护宗教界良好形象。10月,召开无锡市2023年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工作推进会,学习贯彻落实《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深入推进全市宗教界“崇俭戒奢”教育活动,进一步规范宗教活动场所“四进”工作,总结成绩、分析问题、部署工作,进一步提高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水平。
四是加强宗教工作“三支队伍”建设。提升民宗干部整体力量,推动宗教政策系统研学不断深入,把权力观、政绩观、群众观教育贯穿全程,不断提升干部政治理论素养。督促宗教工作任务较重的镇(街道)配齐配强1名民宗助理,各村(社区)指定1名工作人员做专兼职宗教工作联络员,不断充实干部队伍。指导基层开展宗教工作业务培训和岗前培训,不断提升干部业务水平。会同市委统战部持续推进宗教界代表人士素质提升工程,充实“丰羽人才库”,选送5名优秀青年教职人员赴北京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习,加强教职人员骨干力量。指导市基督教两会先行先试,与江南大学人文学院签约,联合举办为期三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培训班。发挥宗教院校主力军作用,慈恩学院净因法师、刘鹿鸣教授等为核心的教学团队逐步形成,并邀请多名中国佛学院、广东佛学院尼众学院、闽南佛学院等毕业的优秀教师全职任教,为我市宗教学理论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不断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
一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结合年度重点工作,编制局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要点,明确推进依法行政、强化法治监督、深化宣传教育等三个方面15项主要举措和重点工作。加强权力事项管理,新增、取消、层级调整共计25项,对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和地方性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梳理,完成了本部门权责清单应用执行情况和监督评估。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修订完善“一单两库”,明确抽查事项、比例、方式、时间等内容及工作要求,组织民宗系统“双随机、一公开”业务培训,推动落实全市民宗系统“双随机”抽查任务,配合做好省人大《江苏省宗教事务条例》执法检查相关工作。组织行政执法资格审核、培训及行政执法证换证(全国统一证件)工作。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和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工作。
二是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加强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动态管理,编制本部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及“三化”工作年度重点任务和目标清单,开展“网站监测”发现问题整改,编制政务服务知识库基本目录清单。严格政务服务程序和标准,开展行政备案事项清单梳理以及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动态调整、办事指南编制和确认工作,办理行政许可、新登记宗教场所统一信用代码赋码各1件,办理场所登记证变更手续45件,办理基督教传道员备案79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年共组织4次行政许可事项事中事后监管,对近几年行政许可涉宗教活动场所基建项目开展随机抽查和现场核查,纠正违规行为,推动落实“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要求。落实行政权力事项调整后的事中事后监管,做好“互联网+监管”事项梳理和监管行为数据汇聚工作。加强办事平台、系统的维护,启用行政应诉工作平台和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完成基础信息的录入与应用。梳理政务服务“三化”工作重点任务开展情况,认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并编制服务指南,完成网上中介服务事项的认领和服务指南的编制。
三是切实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制订全市民宗领域普法工作方案、市民宗团体年度学习计划、2023年专业法宣传工作项目清单以及民宗系统年度调研工作方案,收集、整理、推进宗教领域反邪教教育宣传工作。组织开展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法律和民族宗教法规规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重点内容,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宗教场所“四进”活动,广泛开展学习培训宣传活动。丰富普法载体,在民宗系统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活动,组织民法典进宗教场所宣讲,赴基层团体、场所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宣讲。深入学习贯彻《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协调、推进互联网宗教信息审核员考试,以及用户注册、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申报等工作,组织16名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员参加省民宗委相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召开全市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工作会议,集体学习《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研究建立市民宗、网信、通管、公安、国安等五部门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协调机制,制订全市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协调机制成员单位职责分工。
(五)夯实宗教活动场所安全基础。巩固深化“一年小灶”“三年大灶”宗教活动场所安全工作专项整治成果成效,在全市宗教领域部署开展安全风险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年行动,并结合开展冬春火灾防控工作、燃气安全管理、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整治等安全生产专项治理行动和“生命至上,隐患必除”消防安全专项行动,指导宗教活动场所落实主体责任,及时消除消防、燃气、自建房等既有建筑等方面安全隐患。截至12月4日(平台统计),今年各级检查发现安全隐患872项,已整改864项,余8项整改中。全力推动既有建筑C、D级房屋整改工作,截至9月底,12栋D级房屋、57栋C级房屋全部完成整改。在全市宗教领域部署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和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为主题的2023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坚决防范遏制事故发生,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二、2024年工作打算
一是持续加强局机关政治建设。进一步深化转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对照问题清单抓好整改,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检视整改,切实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和攻坚克难的实际举措,运用到持续推动我市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上来。做好迎接市委巡察整改“回头看”工作,严格按照整改工作方案及整改计划,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进一步做好建章立制,确保市委巡察反馈的问题按时间节点如期整改完毕;对需要长期落实和长效解决的问题,坚持紧盯不放,跟踪抓好长效举措落地生根,切实做到“矛盾早解决、问题早处理、结果早见效”。
二是推动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向纵深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指导全市民族工作创新创优,提档升级。着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研究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江南大学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作用,承办江苏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着力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五观”教育相结合,切实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进校园工作。着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挥无锡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方面先行先试的优势,推动国家民委“三项计划”在无锡落地落实。
三是扎实推动宗教基础工作落实。引领全市宗教界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实践步伐。不断强化宗教活动场所“四进”工作宣传阵地、示范带动、研究基地等功能,遴选一批具备适当规模和充分条件的宗教活动场所,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四进”工作示范点。持续深入基层单位和场所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场所依法依规管理内部事务、开展宗教活动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