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族宗教事务局网站
  1. 本站支持IPV6
  2. 繁体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江苏宜兴紫砂小学:同心共育抱成石榴籽,辛勤耕耘浇灌团结花

发布时间:2021-09-15 17:33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特大

  

 

  走进江苏省宜兴市紫砂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巨大的“民族团结树”,“56个民族56朵花”,不大的校园随处绽放着民族团结之花:一句句充满正能量的校训校规,砥砺人生;一幅幅惟妙惟肖的人物小像,展示各民族特色;一个个精致小巧的少数民族人偶,形态各异;一间间窗明几净的教室内书声琅琅,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们笑颜如花……

  创办于2000年的宜兴市紫砂小学位于中国陶都著名的紫砂村,是一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现有学生1462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18人,占比接近10%。近年来,学校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流动性大、基础薄弱、学习和生活习惯差异等问题,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扶志扶智上下功夫,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关爱,紫砂小学成为一所社会公认、家长赞誉、学生喜爱的学校。学校因此获得了“先进民办学校”“示范家长学校”“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4A”“宜兴市妇女儿童优秀创新项目”“三八红旗手集体”等各种荣誉。

  一、和谐共融,打造民族团结“主阵地”

  一直以来,学校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切实提高师生民族团结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尊重为起点,增强民族团结教育意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每个民族都有她特有的风俗、生活习惯。作为一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学校教职工铭记学校“起点低,要求不低;基础差,质量不差;生源杂,管理不杂”的办学理念,对少数民族学生在日常表现出的各种差异不歧视、不排斥,以身作则带领全校学生尊重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

  以宣传为支点,营造民族团结教育氛围。学校坚持“面面墙壁会说话,一草一木皆育人”的文化理念,围绕民族团结的主题,利用有限的建筑空间,以民族人物为表现载体,充分展示各民族的礼仪、服饰、歌舞等文化,让学生们在浓烈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民族团结教育的熏陶。

  以课堂为抓手,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民族团结教育是一个深入、持久的教育过程,学校将江苏省地方课程“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纳入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开设具有本土特色的紫砂课程,架起民族间交流交融的桥梁,促进民族团结教育落地生根,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历史观。

  以活动为载体,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内涵。一方面,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差异,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举办各类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低年级及幼儿班以歌舞的形式举办活动,内容丰富,形象直观,高年级则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夸夸我们的民族”“我为我们的民族大家庭而骄傲”等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增强本民族的自豪感,更进一步加深对各民族的了解,进而感受到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此外,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在紫砂小学成立的“艺苗班”,开设了书法、舞蹈、美术、诵读等课外兴趣课程,使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能力、交往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激发和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爱好。

  另一方面,学校实施少数民族儿童社会适应力完善计划,根据丁蜀镇陶艺特色,开展寻访紫砂活动,假期举行陶艺制作活动,开展《祖国在我心中》庆国庆活动,带领学生外出采茶及参观宜兴博物馆、茶厂活动,组织“小手拉大手清洁靠大家”系列活动,积极为少数民族儿童创造校内外活动机会,寓教于乐,促进少数民族儿童融入城市文化。学校还组织“同悦妇女微家”“同悦性别平等进课堂”“流动花朵美丽绽放”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深化少数民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自护能力。

  二、多措并举,激活民族团结“一池水”

  民工子弟学校的生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中大多数来自比较偏僻、落后的地区,学校考虑师资力量、学生家庭等综合因素,提出学费优惠政策,实施分层教学、送教上门等措施,让孩子们不分民族、不分地域、不分性别都能接受到公平的教育。

  坚持扶志扶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一方面,学校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基础状况,要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首先应该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的理想,确立可期的学习目标,以此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为此,学校立足于实际,以学校培养的优秀学生为榜样,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帮助他们规划未来,确立近中远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不坠青云之志”。另一方面,学校提出学费优惠政策,让不少迫于经济压力辍学在家的孩子有学可上,如因家中有两个男孩辍学在家的女孩小杨,学校给予“三个孩子上学免除一个孩子学杂费”的优惠,让她顺利上学,最终考取安徽医科大学本硕连读。学校秉持“不嫌弃不放弃”的原则,有效解决了班级里男多女少的现象。为此,宜兴市妇联将“性别平等进校园”项目落地紫砂小学。

  坚持分层教学。少数民族学生流动性大、参差不齐。学校依据实际情况,全力营造“诚爱教育”文化氛围,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方法:同年级分适应班、提高班、强化班,每学期做一次调整,以此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坚持送教上门。面对外地民工家长无暇照看学生这些情况,学校组织老师利用放学后时间,对部分基础特别差的学生采取一对一的帮扶结对措施,每位送教老师针对学生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方案,精心准备课程,手把手传授知识。有学生英语成绩不好,校长郑法娣和英语老师一起每天放学后用半个小时专门为她“开小灶”。小升初时,该学生以丁蜀片区语数英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画溪中学录取,最终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受疫情影响,学校无法正常开课,老师们不辞艰辛、无怨无悔,以分片包干的形式进行上门教学,让学生们在疫情期间也能跟上学习,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对于身体残疾的学生,任课教师则放弃双休日的休息时间,不辞辛苦,送教上门,进行耐心教导、辅导。教师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学生的进步、家长的笑颜、和谐的民族关系学校建设“小桔灯儿童课外守护家园”,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们放学后有了“归宿”,填补“管理真空”,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三、春风化雨,推动民族团结“结硕果”

  在外来民工子弟学校读书的学生,包括少数民族的学生,大多生活、学习条件相对较差,学校老师以“诚爱”的教育力量,感动了家长,感动了社会,凝聚了社会各界对这些来自不同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关爱。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民族团结有了心基础。冬日虽冷,心有暖阳。2017年11月,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通过“爱心紫砂”网站发动公益助学活动,倡议捐资助学,帮困少数民族学生,广大紫砂行业人员积极参与,短短一天时间筹款12万,为紫砂小学每个学生购买一套冬季校服,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亲临学校进行捐赠。还有宜兴市外国语学校等各行各业的爱心单位踊跃捐献,为贫困学生送去冬衣。虽然只是普通的冬衣,但温暖感人,更使孩子们感受到了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心、爱心和用心,让大爱无疆的精神扎根他们的心里。

  凝聚力量,温暖同行,民族团结有了行动力。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徐秀棠长年坚持每年在秋季开学来校为60名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1000元。农工党宜兴市人民医院一、二支部部分党员在农工党宜兴市基层委员会周炎副主委的带领下来到紫砂小学,举行“同心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和“关爱少数民族子弟,共享一片蓝天”捐赠仪式,几年来共资助贫困学生学杂费计62000元。宜兴市新华书店、宜兴市地税分局、宜兴监狱、丁蜀镇社会妈妈等多家单位纷纷来校助学帮困。

  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民族团结有了连心桥。为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健康成长,宜兴市食品安全与营养学会每学期来校开展预防伤害、健康知识和卫生知识讲座,并捐赠体重秤、血压机、血糖仪、体温计。宜兴市红塔医院选派医生来校为少数民族学生“脊柱筛查”“视力曲光检查”。宜兴尚品口腔医院来校开设公益爱牙课堂。

  一堂堂生动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句句谆谆教导,激发各族学生团结奋进的动力;一份份关爱,温暖着少数民族学生及家庭的心。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最终考取高等院校,毕业后服务于社会。他们在学校感受着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也让梦想在此起航。紫砂小学将继续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坚持在扶志扶智上下功夫,努力创造更好的学习教育环境,让各族学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孩子心间,让民族团结之花随处绽放,为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智能问答

无锡普法

返回顶部